近年來,SSD固態硬碟的湧現無疑是主存儲技術上的重大突破,它對傳統的機械存儲是具有顛覆性及破壞性,尤其體現在家用消費領域裡。SSD任憑著革命性的多工處理能力,卓越的讀寫性能帶給使用者極速的傳輸體驗。正是因為如此,SSD固態硬碟已經成為PC使用者新寵,被眾多用戶定義為:2013年最值得投資的DIY硬體。
SSD這一塊蛋糕很大,市場尚未成熟,分蛋糕者非常之多,有技術巨頭,有傳統豪強,有資本巨鄂……同樣也不乏小本經營的掠食者,整個行業競爭異常激烈,才沒過多久,已有一批SSD廠商被淘汰出局。其實任何行業都是如此,在快速發展中總伴隨著各種各樣的問題,當然SSD行業也不例外……
SSD的發展幾個現狀:
無可否認,經過幾年的發展,尤其是這兩年,SSD行業取得了巨大的進步。不僅是SSD的技術與容量都有所突破,而且SSD的價格也是一路走低。在數落SSD發展的畸形現象前,我們先來認識一下SSD目前的發展現狀。
快閃記憶體制程越來越低
從2009年開始,Intel和美光雙方聯合研發的34nm工藝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就投入量產,當時那是業界第一款40nm工藝以下的NAND快閃記憶體產品。而如今20nm制程工藝的快閃記憶體已取代了上一代25nm開始量產,同時以東芝、三星為代表的晶圓廠商,已全面投產19nm NAND快閃記憶體。快閃記憶體工藝的進步如同CPU一樣,隨著制程的進步,將會帶來更強的性能、更低功耗及成本。正是快閃記憶體技術的飛速發展,將SSD帶入了TB容量時代。
SSD形態越來越多,速度越來越快
SSD構造沒有任何的機械部件,不同的主控、快閃記憶體、緩存都可以進行搭配,加上不同的資料介面、不同的快閃記憶體類型、不同的傳輸標準等,這些都帶給SSD更多的發展空間,也使得SSD的形態多種多樣。
目前SSD形態就有SATA介面,PCI-E介面,mSATA介面還有新興的雷電介面的及未來SSD的新寵NGFF介面的。談到SSD發展的形態,不得不提NGFF介面的SSD,其憑藉著更小的尺寸,更大的容量及高達700MB/s的傳輸性能正逐漸跟隨著OEM直接普及到桌面產品上來,非常令人期待。
價格越來越便宜
談起價格,估計很多人還是不能接受SSD目前的售價。要知道三星840EVO 1TB的售價為4199元,而希捷單碟1TB的售價僅419元,同樣的容量,價格相差高達10倍之多,確實讓大眾用戶無法接受。但我們又看到近年來SSD降價的趨勢非常之明顯。已有廠商報出240G的SSD價格僅799元,這擺在一年前是無法想像的。
SSD的容量越來越大
筆者還記得2009年時,Intel推出的X25-M系列SSD時最大的容量也僅有160G。當時很多對SSD不屑的人就提出,SSD的容量將是無法突破的瓶頸。經過短短的4年時間,我們就在市場上看到了三星及美光均推出了TB級SSD,這也證明瞭容量絕對不是阻礙SSD發展的要素。SSD用了短短幾年時間實現了機械硬碟幾十年才能實現的目標,未來我們將會看到更大容量的SSD。
SSD發展中還是遇到不少問題:
談到SSD發展積極一面,我們也不得不直面SSD發展過程中出現的畸形現象,相比於上述的積極一面,我們更應該好好反思SSD發展所走的彎路:
產品的價格與IOPS高低掛鉤
IOPS (Input/Output Operations Per Second),即每秒進行讀寫(I/O)操作的次數,可以說IOPS高低是衡量SSD的性能參考之一。產品宣傳上,SSD廠商很喜歡標榜自家SSD的IOPS:“我們新品達到驚人的10W IOPS。”然後大家看到這些資料後不由地發出驚呼聲。但大家有沒有想過10W IOPS這樣資料是怎麼來的?對於家用的SSD來說,這麼高的IOPS又有什麼用呢?
我們知道關係到SSD實際體驗主要參考資料標準是QD1隨機4KB讀寫,而廠商所宣傳的IOPS卻是在QD32或64這樣高佇列深度下測試成績。QD32或QD64測試出來的數值是你這塊SSD最大能夠消化的能力,不代表平日您使用中的速度,也就是說廠商給出的最大值的IOPS,你根本用不著。但恰恰是大家只認單純IOPS值,廠商也是喜聞樂見,所以我們看到奇葩的現象,廠商宣傳的SSD IOPS越高的,價格往往越貴。
SSD的跑分成績普及只認AS SSD、CDM的暴力測試軟體
SSD與其他的DIY硬體一樣,都有一堆測試軟體可以提供給使用者進行測試,像CrystalDiskMark、AS SSD Benchmark、PCMark7、ATTO、HD Tune等等,其中CrystalDiskMark與AS SSD Benchmark這兩款軟體被普遍應用,以致於大家選SSD時只認准其基準測試成績。但您知道嗎?CDM與AS SSD的默認設置下測試的環境是很“極端”,全部的資料模型為不可壓縮的,這直接導致採用可壓縮性SandForce主控的SSD測試成績不堪入目。
這種畸形現象所帶來的直接結果是什麼呢?舉個例子,SandForce的RAISE屬於接近RAID 5的保護,需要犧牲一部分的顆粒容量來保護盤上的資料,但是有些SF主控的SSD廠商為了價格競爭力,不得不放棄這部分提高穩定性的技術。
售後服務堪憂:
目前入門或主流的SSD均提供長達三年質保,而一些品牌的旗艦SSD更是提供長達五年質保。說夠實話,電子產品更新換代頻繁,能提供3年甚至5年長時間售後保障算是非常厚道的了。但是SSD售後服務的現狀遠差於其他硬體的服務,很多SSD廠商的售後服務形同虛設,只有個別實力的廠商能提供比較完善的服務。現在最常見的SSD保修做法就是去找購買時的經銷商,經銷商找代理商,代理商找廠商,保修週期長,跨度大,增加了保修過程中的風險。如果經銷商跑路,保修估計就是白搭了。
一味追求容量與價格 忽視SSD壽命、資料安全性
SSD的主要成本集中在快閃記憶體上,SSD廠商幾乎把全部的心思都集中到快閃記憶體上。快閃記憶體主要有SLC、MLC及TLC三種類型,成本上SLC>MLC>TLC,而性能、穩定性及壽命上TLC<MLC<SLC,由於SLC過於昂貴主要用於企業級SSD上,而消費級SSD主要應用MLC快閃記憶體,但近年來,已有個別廠商推出擦寫壽命僅500-1000次TLC快閃記憶體的SSD,直接拉低了SSD的擦寫壽命。
另外有一些更惡劣的廠商,一個型號SSD的快閃記憶體上LOGO有幾種字樣,有原廠的LOGO、自家品牌的LOGO,不知道的LOGO,反正五花八門的,白片”滿天飛的時代,一不小心就買到“坑爹貨”,選購起來只能看運氣。“
寫在最後:
SSD行業絕對是這幾年或是未來幾年整個PC行業增長速度最快的。作為普通的消費者,更樂意地看到新技術帶來更佳的極速體驗。但從廠商的角度來講,SSD行業競爭異常激烈,看似蛋糕很大,但能分到蛋糕卻不多。除了用心做產品,別無出路。如果整天想著如何壓縮成本,如何採用一些投機取巧的宣傳手段賺取眼球,終將被淘汰。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