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價的銅佈線實現大尺寸觸摸面板
如今觸控式螢幕在小尺寸方面已經滲透得相當好,手機、平板電腦等似乎讓我們覺得觸控式螢幕無處不在。而在大尺寸的電視上,我們看到的更多的是智慧、4K超高清這樣的關鍵字,雖說過去就有觸控電視推出,不過從量上來看,可以說是微不足道的。
日本再次領先?日企投產新型觸摸電視技術
為什麼觸控電視這麼少?不少人會說,電視這種大尺寸的產品,觸摸的作用不大,有個遙控器就可以了。實際就真的是這樣嗎?目前不少廠商確實有這方面的顧慮,但深入地看,其實技術的限制也是重要的影響因素。不過,未來這樣的狀況可能會得到改善,因為日本企業已經開始投產銅佈線薄膜,而它最終的目的就是用於大尺寸觸摸面板。
廉價的銅佈線實現大尺寸觸摸面板
智慧手機和平板電腦等便攜終端配備的10英寸以下靜電容量式觸摸面板,一般都採用ITO作為透明電極材料。但是由於薄膜電阻較大,因此難以應用於尺寸超過10~20英寸的觸摸面板。
什麼是ITO?
ITO是Indium Tin Oxides的縮寫,是一種N型氧化物半導體-氧化銦錫,ITO薄膜即銦錫氧化物半導體透明導電膜,具有很好的導電性和透明性,可以切斷對人體有害的電子輻射、紫外線及遠紅外線。因此,銦錫氧化物通常噴塗在玻璃、塑膠及電子顯示幕上,用作透明導電薄膜,同時減少對人體有害的電子輻射及紫外、紅外。
針對靜電容量式觸摸面板的透明電極,使用銅佈線薄膜的做法日趨活躍。松下在2013年6月、大日本印刷在同年7月先後宣佈投產銅佈線薄膜。兩家公司都預定在2013年內開始量產,這麼看來,日本企業在未來的觸摸大尺寸市場還是領先了,能否盈利暫且不討論,不過技術確實是先人一步。
日本觸摸面板研究所等企業已經實現了銅佈線薄膜的實用化,而大型企業涉足後,估計將在大尺寸觸摸面板用導電性薄膜領域掀起一股新的潮流。與其他的觸摸面板用電極薄膜相比,採用銅佈線的觸摸面板用電極薄膜,其薄膜電阻較小,適合用於40~80英寸的大螢幕用途。大日本印刷和松下都表示自己的產品特點是薄膜電阻小於競爭產品、可支援80英寸以上的觸摸面板、佈線寬度較窄等。
雖然銅佈線的薄膜電阻較小,但存在佈線被看到的問題。如果寬度較大,肉眼就能看到佈線,因此影像的觀看性能就會下降。據悉,一般而言,如果佈線寬度在5μm以下的話,那麼肉眼就無法看到銅絲,因此人眼看起來就是透明的。
大日本印刷可以量產寬度為3μm、松下可以量產寬度為5μm(厚度為2μm)的銅佈線薄膜。兩家公司都沒有透露製作方法,不過已經得知是採用光刻法來實現微細化的。
銅佈線薄膜除了支持大面積以外,還具有製造方面的優點。比如,由於可以同時形成觸摸面板的電極和外周部分的佈線,因此可以減少製造工序。ITO通過不同的工序分別形成電極和外周部分的佈線。
日本觸摸式3D電視與微軟回饋式觸控式螢幕
早在2010年,日本研究人員就研製出可以用手“觸摸”圖像的3D電視系統。借助于這項名為“i3Space”的技術,用戶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移動、擠壓或者拉伸似乎飄浮在眼前的3D圖像。
觸摸式3D電視裝有6個動作探測攝影頭,用於監視使用者的手指。當手指“觸碰”到圖像時,裝在食指上的小夾子便會振動。由於攝像頭從各個角度進行監視,因此並不存在盲點。
這款3D電視允許使用者觸碰、擠壓或拉伸似乎飄浮在眼前的3D圖像
i3Space由日本國家高級工業科技研究院(AIST)的科學家打造。研究院發言人表示:“這一系統能夠識別使用者的動作並提供觸覺回饋,讓使用者有一種觸碰圖像的錯覺。”
在今年7月,微軟一研究部門公佈了一項最新研究成果:觸覺回饋3D觸控式螢幕幕,這和前面介紹的日本觸摸式屏類似。3D觸覺回饋觸控式螢幕包含一個LCD平板螢幕、多個力感測器和一個可來回移動的機械臂。該螢幕能夠根據使用者指尖施出的壓力來類比出物品物件的形狀和重量。這種3D 螢幕將會在醫療和遊戲領域大有作為。
當使用者的指尖觸摸到螢幕時,系統會便產生一個輕微的阻力,從而保證用戶手指與觸控式螢幕處於貼合狀態,如果使用者繼續按壓螢幕,機械臂便會向後移動螢幕,如果觸壓力量縮小,機械臂則會相應地將螢幕向前推移。
雖然日本企業在近幾年有被趕超的勢頭,不過這些趕超,更多的是銷量與盈利能力,從技術層面上講,日本企業還是擁有很強的實力的。即使現在觸摸式電視還不被看好,不過未來也可能會得到普及,當然這個前提是技術成熟,成本下降。
http://family.pconline.com.cn/344/3448072_all.html#content_page_1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